未时篇 (13:00 - 15:00):小肠经当令,分清泌浊

午后时光,静谧而温暖。午餐过后,身体进入了一个新的工作周期——吸收与分离。下午1点到3点,是手太阳小肠经气血最为旺盛的时刻。它如同一位精细的“营养分类师”,负责将午餐的精华与糟粕进行精细分拣,决定了我们下午的能量水平和身体的洁净度。

一、小肠: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

小肠在中医里的功能非常具体且重要:

受盛与化物: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后传送下来的食糜(“受盛”),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度消化(“化物”)。

泌别清浊:这是小肠最核心的功能。“清”指水谷精微(营养),“浊”指食物残渣和废水。小肠将营养精华吸收,通过脾输送给全身;将残渣下传至大肠形成粪便;将废水下输至膀胱形成尿液。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“分类站”和“净化器”。

二、未时养生,核心在“清”与“动”

保障小肠工作,避免腹部受寒:

理论依据:小肠位于腹部,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。寒主收引,腹部受寒会使血管收缩,影响气血循环,导致小肠功能紊乱,可能出现腹痛、腹泻或吸收不良。

养生要点:此时可用温热的手掌顺时针轻揉腹部,促进肠道蠕动,辅助小肠工作。务必避免穿露脐装、吹冷风、吃冰镇食物,保护好腹部温暖。

适时补水,稀释血液:

理论依据:午餐后,血液会变得相对粘稠。小肠在吸收营养的同时,也参与水液代谢。

养生要点:在未时适量饮用温水或清茶,有助于稀释血液,降低血液粘稠度,促进新陈代谢和废物排出,尤其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。

轻度活动,助益运化:

理论依据:久坐会使气机郁滞,影响“清浊”的分离和传输。

养生要点:避免一吃完午饭就立刻趴下睡觉或一动不动。建议进行温和的散步或伸展运动,如练习“八段锦”中的“双手托天理三焦”,有助于气机通畅,帮助小肠履行其“分清泌浊”的职责。

三、情绪管理:明辨是非,心平气和

未时情绪: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,心火下移小肠,共同参与消化和分辨。此时情绪不稳、烦躁不安,会影响小肠的分辨功能,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佳或排便异常。

调理建议:此时适合处理一些需要细致分类、分析的工作,顺应“分辨”的生理特性。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纠结于琐事,学会“分辨”情绪的根源并放下它。

四、与现代生活的关联

现代人的很多消化和体重问题,都与小肠功能相关:

营养缺乏与肥胖并存:可能是小肠“泌别清浊”功能失常,该吸收的营养没吸收,该排出的垃圾没排出,形成“垃圾肚”。

下午腹胀、脸肿:可能是水液代谢不佳,清浊不分,废水滞留体内。

结语: 未时,是身体内部的“大扫除”时间。护好腹部、喝温水、轻运动,就是协助我们身体的“首席营养师”高效工作。让【十二时辰】App提醒你,在未时起身活动,为身体减负,为健康加分!